找到相关内容4819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济群法师答:把建寺造像作为开发旅游的项目,是否如法?

    本质区别了。遗憾的是,现在很多寺庙也热衷于旅游开发,这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,也和教界缺乏良好的修学氛围有关。我觉得,教界呈现一种什么状态,和众生的共业密切相关。如果众生业力较重,是不易感得清净道场及大知识出现的。所以,我们不要过多责怪环境,也要考量:为什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?由此策励自己精进修学。 作为学佛人来说,我们在顺应环境的同时,还要主动选择选择清净道场,选择堪为依止的知识,主动调整自己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18020987527.html
  • 达真堪布答:一定要得到传承以后才可以修法吗

    修法、念诵仪轨一定要得到传承以后再修、再念吗? 达真堪布答:传承就是上师、知识把这个法、仪轨传给你,让你学、让你修,使你有学、修的资格,这也是一种许可。 没有传承地念和有传承地念,加持力不一样。没有传承地念,不是特别如法,加持力也特别小;有传承地念,比较如法,加持力也特别大。如果上师、知识没有把这个法传给你,按道理来说你没有资格念这个仪轨,没有资格修这个法。 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一定要得到传承以后才可以修法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23061196772.html
  • 不能诽谤有三种

    不能诽谤有三种:不谤众望所归者,不谤他人买卖物,不谤慈我知识。 ——华智仁波切(《自我教言》)   对诽谤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世俗显现上无中生有的诽谤,一种是将离戏本体说为实...的商品,但若中间有人插一句不好的话,买卖就做不成了。所以,我们应当做个本本分分的人,不要多管闲事诽谤别人买卖的物品。   三、“不谤慈我知识”。因为在三界中没一个人比知识对自己的恩德更大,如果对...

   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释

    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5020871.html
  • 学佛也是一种执着吗?

    一意,不顾声、色,善于收摄一切心情……,这样才能够进入不放逸的教导中。”比丘们听了佛陀所说,都欢喜奉行。 我刚刚看到知识平实导师著作的时,知道是个知识,因为以前很少受到邪知邪见的影响,然后想再找这些法宝的时候,人家却说他是外道,可是书上没有看到有外道的痕迹,只知道人们修了几十年的佛道,只知道去极乐世界,佛经究竟讲了什么都不知道,看了这位知识的法宝就明白学佛是有目的的,是为了成佛。 后来又看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2476053.html
  •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事师之道

    不仅是学习佛学知识,更为重要是以信心智慧为基础,运用它来完成佛道,完善人格。  从宗巴大师所造的《略论释》中《如何归依知识》一章中,我们看出藏传佛教中的师道完全符合汉传佛教的"以戒为师"和南传的、"...的事师态度。   解脱的根本  藏传佛教中把知识认为是成就的根本。弟子的开悟成就全赖于知识的指导。在原始佛教的典籍中也可看到弟子往往在佛陀解答疑问后,即证入圣位。《阿含经》中记载,佛陀一直急切地为...

    宏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2949377.html
  • 翁跃春居士:大力提倡依师学法,振兴中国佛教

    我们,我们怎么可能走上这条解脱之路呢?所以知识对于走佛道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。博多瓦祖师说:“总摄一切教授首,是不舍离善知识。”因此我们在学佛的一开始就要养成依师的好习惯。一位祖师说过:“能令学者相续之中,下至发起一德,损减一过,一切善乐之本源者,厥为知识。故于最初,依师轨理,极为紧要。” 经论还告诉我们,如果我们养成了依师的好习惯,会有诸多的功德,一、近诸佛位;二、诸佛欢喜;三、终不缺离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29143732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世人修行何以学道者多,而得道者少?

    者多进者少,恍恍惚惚,道心不稳定。   三.逢值末法时代,邪教邪法纷纭,莫衷一是,不得正法而入门,导致误入邪教邪法。   四.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)难求,正法难得。五.世间迷惑,...八.今天张三,明天李四,不能持之以恒的守著道业,不能低声下气亲近知识,四处奔波,浪迹天涯,不得自觉。   九.世人修道,不以戒为师,易犯身口意,始终穷劫无法得道。   十.世人修道,十之八九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225512288.html
  • 问:现实生活中如何修得安乐?

    具足四项方法,第一、方便具足。第二、守护具足。第三、知识具足。第四、正命具足。” 佛陀所说的第一、“方便具足”,意思就是学习职业,学习功夫,学习职业修养完备,...马上就花完了,或赚五块钱花十块钱,他叫你会赚,但是要会理财,懂得经济支出计划,懂得保存。 第三、“知识具足”,知识就是说结交一些好朋友。好朋友不会拉你去吃安非他命,不会拉你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2077667.html
  • 试述原始佛教的四预流支

    试述原始佛教的四预流支  一前言  这个春假,我要去充电,我要去度假,我要去亲近知识,去听闻正法,然后如理思惟,法随法行。  在春假的前一天,我就整理好了旅行袋,第二天一大早南下竹山,到德山寺住著...为世为人的胸怀。在这一星期里,我每天都充满著法喜快乐与感动。  二、亲近知识   亲近,在原始佛教里,叫我们要依附他,常常与知识交游往来。“若有得遇尊者目犍连,交游往来,恭敬、供养者,大得善利 1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150523.html
  • 学习依止善知识教授的一点心得

    教授的一些要点略有心得,今不惴冒昧,斗胆以陈,望诸仁者多加指正。   末学认为要想学好此依师法,首先应对依止善知识的功德和不依止善知识的过患有个决定的认知,然后对于知识所应具备的条件(即“所依善知识之相”)以及弟子所应具备的条件(即“能依弟子之相”)要有个清醒的认识,当自身作为弟子的条件已经具备,再对知识的德相做一认真的考察,若具备相应的德相,则当义无返顾地如理依止、求授法要。(相关内容,在...

    净才

    |依止善知识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13332819.html